员工随笔

对联趣谈
作者:舒学宇 发布时间:2013-01-22 10:28:39 浏览次数 :1736

    有一天,办公室小张说中农控股公司于近日召开新春联欢会并开通微博互动,叫我写几个字贺贺。君令如山、时间紧迫,又不想说套话,我就凑合了一个对子交差了事:龙腾辞旧岁,中农公司联欢会,一年一度,群贤毕至、群策群力谋大业;蛇舞迎新春,控股企业聚京城,再接再厉,同声相应、同心同德谱华章。

    这个对子点出了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件、愿景,嵌入了“中农控股”,外行人看好像还行,如果按对联的格律要求,却是不合格的。因为传统的对联讲平仄、讲对仗,形式上有严格的要求。而我这个对子,上联分句的尾字全是仄韵,下联也有两分句尾字用仄韵,平仄不谐;“联欢会”对“聚京城”、“一年一度”对“再接再厉”,对仗不工整;还有上下联尾句有“合掌”(指上下联中以同义词、近义词作对仗,像人的左右手掌相合,是一般对联要避免的)之嫌。所以交稿时我向小张强调这只是一个对子两句话,不是对联。关于对联的格律有很多书介绍,我这里就不重复了。我想说的是凡事亦无绝对,比如,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,但民国时就出现一对奇联:“袁世凯千古,中华民国万岁”,下联比上联多一个字,对不齐,寓意正是“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”。还有,一般要求上联最后一字用仄韵,下联用平韵,但如果有特别含意,倒过来也是可以的。再有,传统对联的四声发音用的是古代“平上去入”四声(其中平为平声,上去入为仄声),而现代汉语的四声是“阴阳上去”;如果严格按古四声,还得借助大部头韵书《佩文韵府》才搞得清楚(这书市面上还买不到哩)。所以,对联的格律也要与时俱进才行,毕竟任何形式总归是为内容服务的!

     1932年国学大师陈寅恪曾为清华大学出过一个以“孙行者”要求考生对对子的国文试题,轰动一时。当时的答卷五花八门、笑话百出,诸如“唐三藏”、“猪八戒”、“沙和尚”之类,有的甚至以“王八蛋”对之,只有极少数考生的对句合乎要求,如刘子钦 的“胡适之”、周祖谟(后来成为北大教授)的“祖冲之”。从字面上看,“祖冲之”更工整,但陈老的原意是对“胡适之”,取“胡孙”与“猢狲”谐音,暗示胡适善变,带点开玩笑的意思。祖冲之孙行者,工则工矣,却少了一点幽默、诙谐的味道,而这一点恰恰是对联除了实用性外的另一重要功能——文人墨客日常对答的游戏(这种带有文字游戏、谐谑风趣的对联数不胜数)。后来陈寅恪在一篇文章解释出对子目的:1、测验考生分别虚、实字及其应用的能力;2、测验分别平仄声的能力;3、测验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;4、测验思想的条理性。2004年以后各省高考语文试题都有对偶、对仗的题目出现。可见对对子、对联是考核汉语言文字能力的组成部分之一,也是颇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(我个人认为可视为“国粹”)的语言形式。

    据学者考证,对联至迟产生于五代至唐朝年间的春联,以后又广泛运用于节日庆典、红白喜事、名胜古迹、店堂庙宇、唱和应对等场合,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。每到春节,大江南北、家家户户贴春联,是我们民族的传统。在我的老家粤东,过春节不贴春联那是不可思议的,哪怕当年家里有亲人去世,也要贴上粉纸黑字的对联以表达对亲人的哀思、同时也表示活着的人日子还得照过。至于新落成的风景名胜、庙宇道观,不在山门、大门、廊柱上整副对联,那总觉得少了点什么,甚至是不成体统的;反过来,一副好的对联会让这些地方声名远扬,如昆明大观楼就是凭着孙髯撰写的180字长联(“五百里滇池、奔来眼底”多好啊!)蜚声海内外的;南阳武侯祠的对联(清朝顾嘉衡撰)“心在朝廷,原无论先主后主;名高天下,何必辨襄阳南阳”一出,据说平息了当时两地人民的争论。去年我到深圳东部华侨城游览,那里有一座新落成的佛寺,该寺布局合理、建筑华美,山上一座巨型的镀金四面观音像尤其美轮美奂、庄严殊胜,令人情不自禁顶礼膜拜。美中不足的是我记得有一个门的对联“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,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”,联是好联,却是抄袭成都宝光寺的一副名联,这种文化上的拿来主义和照抄照搬,只能显得自己更加没文化!

     古往今来有许多大文豪、大才子、大学者和政治家如苏轼、解缙、纪昀、林则徐、张之洞、康有为、章炳麟、陈寅恪等等,也是制作对联的高手。明太祖朱元璋更是以身作则,大力推动了明朝对联的发展,留下不少逸事。直到今天,圈子里的某位文坛宿耆作大寿,弟子们不整副寿联贺贺,那是挺没面子的事。在那些对联高手中,章炳麟(太炎)的嘲讽联尤为入木三分、一联封喉,比如他讽老佛爷慈禧太后的名联“今日到南苑,明日到北海,何时再到古长安?叹黎民膏血全枯,只为一人歌庆有;五十割琉球,六十割台湾,而今又割东三省!痛赤县邦圻益蹙,每逢万岁祝疆无”,笔锋犀利,讽刺辛辣,气势磅礴。又如,康有为支持张勋复辟失败后,章炳麟赠一讽刺联云:“国之将亡必有,老而不死是为”,上联取《礼记•中庸》“国之将亡,必有妖孽”,下联取《论语•宪问》“老而不死,是为贼”,隐去的字就是拐着弯骂人的话。这联要是康有为看了,估计会气得吐血!1935年章炳麟赠他的得意门生、语言学家黄侃五十岁寿联,却无意中要了他的命:“韦编三绝今知命,黄绢初裁好著书”(“韦编三绝”引《史记•孔子世家》所载孔子晚年勤奋钻研《易经》事;黄绢用《世说新语》的故事,黄绢:色丝,绝也。上联三绝、下联一绝,这是什么寿联!),相传黄侃收到这联挺高兴,把它挂在墙上,后来有人指出这联隐藏"黄绝命书"四字,黄大吃一惊,认为是个不好的先兆,因而郁郁寡欢,半年后因饮酒过量,吐血而死,一联成谶。这正应了“智者千虑、也有一失”那句老话,章老先生在作寿联时忽略了对联的“避忌学”,落下败笔,值得后学引以为鉴。

     对联的来源可以上溯到古代诗歌、骈文、辞赋、律诗、词曲,要写好对联,功夫在“联”外。写对联,对当代中国人来说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;但是,只要用心学习,由浅入深、从易到难,也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。比如前几天看报道说,美国一对双胞胎兄弟娶双胞胎姐妹再诞下双胞胎儿子,我一看新闻标题就觉得像一副对联的一半,再想起前段时间俄罗斯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两人的位置又调换了一下,普任总统,梅任总理,各自还是国家和政府的一把手,于是乎就有了以下对联:俄一把手更换一把手还是一把手,美双胞胎娶妻双胞胎再生双胞胎(供大家一乐,行不行,欢迎批评)。文学创作必须根植于生活,对联也是如此。传说“烟锁池塘柳”这一联出了一百多年仍没有人对上,以为是“绝对”,直到有一天有一高人游览广州镇海楼,见楼下山坡遗留的旧炮垒而得启发,对出了下联:“炮镇海城楼”,成为联坛佳话。不过,有些联目前看来确实是绝对,任你挠破头也可能对不上,不信试试:

     1、皮背心(注意皮背心仨字既是内衣名又分别是人体的三个部位);

     2、香香两两(此联据说为宋朝朱熹所出,至今无偶。联意为:芳香的香料二两,用朱熹的家乡闽南话念很容易区分);

     3、龟鹤延年(此是嵌名联,分别嵌入唐朝乐师李龟年、李鹤年,汉朝乐师李延年三人的名字,三人同姓,均为乐师,全联又是祝寿用语。难吧?)

     4、农行行,行行行(这是浙江省农行1999年悬联,至今无满意的对联。注意“行”一字双音、一字三义,应对难度极大);

     5、切切不能一刀切(此出句还一个版本:切切不能一切一刀切,应对难度更大);

     6、今世进士,尽是近视(此为清朝同治、光绪年间,民间流传的一副上联,至今无下联); 

     7、本庄欲满清平,打出两张一万(看似麻将发烧友出的联,实际是揭露1930年代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阴谋。本庄,指本庄蕃,日本关东军总司令;满清,指溥仪傀儡政权“满洲国”;平:平服;两张一万:指东三省的三个军阀张作霖、张作相、万福麟。此联通句双关、结合巧妙、刁钻诡怪,不知是哪个高人所撰);

     8、日本有罪,因此后羿射,夸父追,蜀犬吠(日:太阳;本:本来。此联讲了三个典故:后羿射日、夸父追日、蜀犬吠日)。

     十一年前,在名兰苑酒店开业三周年的时候,我曾出过一联:名商荟萃名兰苑,在小范围里征下联,至今也没有求到合适的对联(希望这不是一个孤对)。春节快到了,温馨提醒大家贴春联的时候,注意上联(即尾字读仄音)贴在门的左边(门外看过去是右边),以免贴错了别人说你没文化!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13-1-19 写于蛇口       

版权所有 2011-2020 深圳市中农生产资料有限公司 粤ICP备15011165号 您是第935228位访问者

在线客服

关闭

服务热线
0755-26821975
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

扫描二维码